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内科系统 > 肿瘤科 >

肺癌的预后怎样



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

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但往往相互关连,构成较复杂的病情变化。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肿瘤的治疗学方面。

▲肿瘤生物学特征:是指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外侵和转移以及肿瘤本身生长速度、部位、大小及空洞形成等。其中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一般认为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状细腺癌的预后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肺癌预后较差,近年来,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肿瘤的外侵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但这与组织类型有密切关系。组织类型中,预后较差者实际上也是外侵和转移最快最多的一型,有外侵和转移者预后最劣。因此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的生长速度、部位、大小及空洞形成是指生长在同一组织类型的肺癌,如生长速度快、倍增时间短(肿瘤增长1倍所用的时间)、癌肿位于大气管、体积大、有空洞形成等均提示预后较差。而临床中也见到不少体积较小的肿瘤,却很早出现转移和外侵;也有肿瘤体积较大(最大直径在8cm左右)而生存时间在5年以上。当然,这些都是无外侵和转移的病例。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偏重于一点,而需要结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到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治疗方法。

▲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情况:包括机体全身的免疫状态和局部癌灶周围组织的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中枢(骨髓和胸腺)与周围(脾脏和淋巴结)免疫器官、以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相应的细胞因子所组成。在神经体液及内分泌三者的相对平衡调节下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关键因素;思想和情绪的抑制常易促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精神因素与癌的影响是肯定的,对于肿瘤患者,适当的营养、规律的生活(活动、休息)以及战胜疾病的乐观精神,是调整和刺激免疫功能、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并且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免疫治疗对改善预后起了很大的作用;局部癌灶周围组织的反应是指癌灶周围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对组织浸润反应的程度,病理免疫学研究标明,癌灶周围组织反应的程度反映了病人的免疫状态,从而影响了预后。

▲肿瘤治疗学方面的因素:肿瘤患者的预后除了与它的生物学因素、免疫功能状态有关外,还与肿瘤的治疗学方面的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肿瘤患者能否被早期发现,能否起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比如,隐性肺癌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可获痊愈。肿瘤治疗学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手术中能彻底消除肺癌病灶及引流淋巴结是影响预后的关键之一,能否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在肺癌预后方面有其重要意义。此外,手术中轻柔的探查和避免过多牵拉、翻动和挤压癌变组织,可减少余肺及对侧肺组织的种植性扩散,从而减少了肿瘤复发的可能。其次,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和有效,以提高治愈率,争取近期完全缓解,远期无病生存。目前统计发现,约有5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及亚临床扩散(即潜在扩散)。即使是早期肺癌(I期)手术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一般也只有70%左右或以下,这就说明了肺癌的治疗不能只仅仅依靠外科切除的方法,而必须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即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和病期(肿瘤发展的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最佳途径。

●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怎样

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免疫治疗。近10多年来每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创新和改进,但总的生存率并不高,一般在10%左右,其中单一手术的病人(能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5%-30%;单纯行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还很低,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近年来确有很大发展,前景较乐观;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7%左右,不超过10%;中医中药治疗肺癌的5年生存率尚无确切统计数据。有人报道,有选择的晚期鳞癌3年生存率在2%左右。而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达20%-40%,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在30%左右。总之,肺癌的预后较差,治疗的有效率较低,将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现,新作用途径的抗肿瘤方法。

●怎样防止复发

肺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其死亡的关键所在。目前也正是由于复发和转移大大降低了肺癌治疗效果。因此,避免复发的有效途径是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多学科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合理、周密的治疗,完成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结合,以达到预期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