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前沿 > 健康园地 >

定位“罪犯血管” : 运用介入术成功抢救大咯血患者



定位“罪犯血管” : 运用介入术成功抢救大咯血患者



  78岁的王老爷子,近半个月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且痰中带血,以为是赶上了最近一波的流感病毒,便自行口服感冒药,但症状并无明显好转。几天后,老爷子出现咯血现象,间断咯血6小时后,出现单次咯鲜血30ml,家人紧急把老爷子送到我院救治。
  呼吸科专家结合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考虑老爷子是由肺部炎症导致的肺部支气管动脉破裂,从而造成的咯血。入院后给予抗炎、止血等处理后仍有活动性大咯血。老爷子本身年事已高,若处置不当,可能出现因咯血窒息或大量失血的情况进而危及生命,情况十分紧急。呼吸内科请心血管外科会诊后,决定行急诊手术治疗。针对肺部支气管动脉破裂的治疗,可选择局麻介入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将“罪犯血管”栓塞住,也可选择传统的全麻下将“罪犯血管”处的肺段或肺叶切除。考虑老爷子的身体状况,再与其家属讨论后决定立即为老爷子行局麻介入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中,专家们找到了引起大咯血的“元凶”,并成功堵塞住出血血管,使患者大咯血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术后患者无大咯血发生,生命体征平稳,继续给予抗炎治疗。
  心外科主任孟自力介绍,局麻介入下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在X线投影下,结合血管造影剂在X线下显影的特点,通过患者右侧股动脉送入导丝,至降主动脉胸段支气管动脉开口处,再送入导管,通过导管打造影剂显影,定位“罪犯血管”后,将明胶海绵(GS)及聚乙烯醇(PVA)双重栓塞治疗。最后,再通过造影剂显影,观察“罪犯血管”是否被封堵。随着介入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对“罪犯血管”定位更加精准,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是介于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