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保持心理健康对您至关重要
在疫情期间,保持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自身心理健康及水平。
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三项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其形式和内容都应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人的心理或行为只要与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意志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学基础。
3.人格的稳定性,人格(个性)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的变故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异常,说明他的心理(或行为)已经偏离了他的正常轨道。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1、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固然,人并不只是被动的适应,而且要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毕竟不能脱离自己生存的环境。
2、耐受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个体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如亲人不幸死亡,有人悲痛欲绝,嚎哭不止;有人则虽受强烈的情感打击但仍可理智处之;有人则可能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人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强弱类型及活动特点对个体耐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作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认知和评价水平。耐受力水平的提高更依赖于自觉确立的进步人生观和生活信念及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为真、善、美奋斗的理想和决心,对生活中出现的变故和精神打击是难以应对的。特别是频繁的、持久的精神压力和刺激更是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检验。
3、控制力,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可以自觉地、能动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人的情感表达、情绪反应的强度、动机的趋向与取舍、思维的方向和过程等可以受人的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也就是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
希望您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平稳度过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
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三项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其形式和内容都应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人的心理或行为只要与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意志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学基础。
3.人格的稳定性,人格(个性)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的变故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异常,说明他的心理(或行为)已经偏离了他的正常轨道。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
1、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固然,人并不只是被动的适应,而且要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毕竟不能脱离自己生存的环境。
2、耐受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个体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如亲人不幸死亡,有人悲痛欲绝,嚎哭不止;有人则虽受强烈的情感打击但仍可理智处之;有人则可能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人的先天素质、神经系统强弱类型及活动特点对个体耐受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作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认知和评价水平。耐受力水平的提高更依赖于自觉确立的进步人生观和生活信念及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坚强意志。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为真、善、美奋斗的理想和决心,对生活中出现的变故和精神打击是难以应对的。特别是频繁的、持久的精神压力和刺激更是对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检验。
3、控制力,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是可以自觉地、能动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人的情感表达、情绪反应的强度、动机的趋向与取舍、思维的方向和过程等可以受人的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也就是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
希望您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平稳度过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