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前沿 > 健康园地 >

疫情状态下,医护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疫情状态下,医护人员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疫情状态下,医护人员无论到定点医院参加抗疫工作,还是奔赴到社区、隔离点等完成居民核酸检测工作,甚或是坚守在医院医护岗位上,承担起多岗位工作任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常不经意就置于应激状态中。为此,对疫情防控中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应给与高度重视。
  那么疫情环境下,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有哪些呢?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以能帮助所需,尽绵薄之力,保健康平安!

01医护人员面对疫情常见的心理问题
  疫情状态面前,医护人员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是可以理解的。
1、不断接受繁杂的消毒、防护程序,不断接触隔离、感染等高风险人群,高强度的工作、高风险的环境、高压力的应对都给医护人员带来了紧张、疲惫和不确定感;
2、目睹救治过程中的场景,服务对象的不理解、不满意甚至言语及行为的过激等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状态;
3、害怕被感染;
4、与家人分开,想念孩子和家人,为家人的健康、生活状态担忧等增加了心理压力;
5、如果身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打乱生活规律,环境不适应,沟通交流受阻,也会增加情绪的不稳定性。
医护人员面对疫情常见的心理问题

02具体表现
上述常见的应激源可能导致抑郁、焦虑、躯体不适、失眠等问题的发生;表现为:
1、抑郁情绪:心境低落、莫名其妙的痛苦流泪、兴趣和愉快感下降、反应缓慢、疲劳、精力不足、食欲下降、自我封闭,哭泣等;
2、焦虑情绪:紧张、担心、不安、恐惧、踱步、长叹气、阵发性的心慌气短、出汗、甚至有呼吸困难、濒死感等;
3、躯体不适:头晕、头痛、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便秘、腹泻、颈背部及四肢沉重感、肌肉疼痛、全身紧绷感、尿频等;
4、失眠: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早醒,醒后全身疲乏感。
具体表现

03如何做好应对
从生理方面做好调整
1、合理调整作息,保证休息。
尽量做到现有条件下的规律作息;定时轮岗,恢复体力;从内心做好一个较为长期的体能储备计划,以能更好的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2、保证充足睡眠:尽量保证6-8小时的睡眠,良好睡眠是保存体力和精力的关键。挤时间休息,哪怕小憩也好。如果发生睡眠障碍,按照如下方法做调整:
尽量规律睡眠,维持一定的上下床时间,比如:10:30上床,5:30起床等;形成睡眠规律;
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如刷手机、看视频、吃东西、聊天等;睡眠时才上床,增加身体对床的敏感性;
睡前不喝茶、咖啡等兴奋性物质,让心境宁静下来,可以做做睡眠瑜伽、放松等促进睡眠;
困了再睡,如果躺床上30分钟未入眠,不妨下床,看看书等,等困了再上床睡眠,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这样有利于改善入睡困难;
日间增加活动量,失眠的人,不建议午睡或日间补睡眠,无论夜间睡得时间长短,日间不睡,等夜间睡眠,一段时间调整后,就容易形成睡眠规律性,有利于改善睡眠障碍;
3、适当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快走、瑜伽、慢跑、打球等等。即便是在封闭的环境中,我们也可以做许多室内运动,如有氧运动,冥想等,运动本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内因性快乐激素的分泌,所以,既能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情绪,也能愉悦心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规律饮食:三餐规律饮食,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科学搭配,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少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喝水,每天平均2500ml—3000ml、多补充蔬菜、水果等,保障机体充足营养和内环境的平衡。
5、自我放松:工作告一段落后,暂时远离压抑的环境,可以选择听音乐、闭目沉思、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         

从心理方面缓解压力
1. 做好自我放松
工作告一段落后,暂时远离疫情的环境,可以选择听音乐、闭目沉思、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如下:
(1)深呼吸减压法:
很自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眼微闭,排除杂念,通过鼻孔慢慢将气体吸入(默数1、2、3、4),使腹部鼓胀起来,气吸足之后,再缓缓地用嘴将气体呼出(默数1、2、3、4),进行2到3次的深呼吸,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腹部的起伏上,反复进行3-5次
(2)肌肉渐进放松
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意念集中,双眼微闭;先紧握双拳,眉头紧锁,脚指弯曲,全身肌肉绷紧,持续5-10秒,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
练习时,需要分步骤进行,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
每次10~20分钟,对缓解压力有良好效果。
2. 正念训练
正念是一种思维和关注的方法,帮助你更好的觉察当下的经历体验,接受或不加判断地体验自身的想法和感觉。
3. 改变认知
①积极看待问题:学会接纳不良情绪,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员,如:允许哭泣,不要苛责自己。要有积极的心态,遇事坦然接纳,树立必胜的信心。利用这段闭环管理期间,做自己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如居家期间,可以整理家务、做饭、家人一起游戏、看书、做手工、绘画、听音乐、电话、微信聊天、写日记等。另外,无论遇到任何负性事件时,正确看待和接受问题的发生,人都不是万能的,尽心尽力了就可以了。 
②学会两分法看问题:坏事变好事,失败是成功之母,以现实和行动为原则,相信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4、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接受它
当遇见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 我现在这种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心理反应等;在接纳不良情绪的同时,积极地行动起来做好本职工作。
5、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络
多与亲友聊天,摆脱孤独,比如:每天定时与家人、朋友通话、微信、视频等。聊聊天了解一下家里情况、保持对外界的联系,可以缓解担心、降低闭环状态下郁闷的心境,放松心情,保持心身健康。
6、战友之间互相鼓励、支持
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需要,身边有支持者,哪怕一句“加油”,也会让人心情愉悦。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让自己感到不是孤军奋战。从团队获得支持资源,获得信心和力量。
7、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新冠肺炎知识做到全面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我们保持常态的警惕性,内化预防感染的措施落实到位,比如:传播与防护方式,消毒隔离要严格落实等。严格按照培训要求穿脱防护服。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8、增强自信,掌控自己的情绪
日常通过一些适合的方式,调适自己,如 感到情绪积压,不妨大声喊喊、大声哭出来、唱歌、撕纸、打打枕头等;当然也可以聊天、倾诉、写日记、画画等方式疏泄自己的情绪;还可以瑜伽、正念、听音乐、听书等转移引导自己把注意力关注到正向的行为上。

  如果上述调节方法效果不好,要及时向精神、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以便尽快恢复常态心境,保持健康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