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前沿 > 健康园地 >

疫情期间焦虑失眠, 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疫情期间焦虑失眠, 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
每个人都成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身上的责任重了
心里的压力也大了
甚至不少人睡眠质量随之下降
要知道,
充足的睡眠可是增强免疫力的法宝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
快来看,神经内科专家来支招
 
什么是失眠?
失眠主要有以下表现:
①睡不着,经常躺在床上超过 30 分钟无法入睡;
②夜间频繁醒来或醒来后无法再入睡或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
③由于没睡好导致第二天出现疲劳、困倦、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并感到很痛苦。
以上睡眠问题持续超过3个月,且一周至少发生3次,就被认为是慢性失眠。
 
 
失眠可以不用管吗?
  急性失眠如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就会转化成慢性失眠。长期失眠可能会诱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躯体疾病,还会造成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乏力、心烦、焦虑等精神损害。因此出现失眠,要积极干预。
 
如何预防及改善失眠?
1. 规律作息: 保持相对固定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
2. 适量运动: 白天适量运动可增加夜间的睡眠驱动力,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如散步、快走、慢跑,如果因为隔离或其他原因不能户外运动,可以选择瑜伽、健身操、平板支撑、太极等运动;每天运动时间应在半小时以上,以白天为主,晚上8点之后应避免过量运动。
3. 规律饮食: 下午3点之后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和茶等),睡前不要喝酒,也不宜吃得过饱。
4. 改善睡眠环境: 卧室温度以 20 ~ 23℃为宜,睡前拉好窗帘,减少光线和噪声对睡眠的影响。
5. 睡前进行放松训练: 如冲个热水澡、听轻松缓和的音乐、看纸质图书、身体扫描等。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步疗法:
上:定点上床,建议10:30。
下:定点下床,建议5:30;保持睡眠规律。
不:不补觉,不午睡,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
动:白天有氧运动一小时。
静:每天静心练习一小时;比如正念呼吸,身体扫描等。
坚持3周以上就可以改善失眠。
  若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仍不能改善睡眠状况,可能是其他类型疾病导致的失眠,如焦虑、抑郁、不宁腿综合征等。需要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根据专业的评估诊断进行规范治疗。
 
失眠如何用药?
  治疗失眠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镇静类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及中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总体原则:按需、间断、足量。
(2)个体化:用药剂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小剂量开始给药,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药物剂量。
(3)按需服药、间断疗程:可以每周选择3~5天服药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即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5 ~10 分钟服用;上床 30 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比通常起床时间提前≥5小时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
(4)疗程:根据睡眠情况来调整用药剂量和维持时间:短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重新评估。
  除药物治疗外,我院神经内科还可以采取睡眠认知行为治疗,重复经颅刺激、贴敷疗法、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有效改善失眠,为您有个好睡眠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