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前沿 > 健康园地 >

马什么梅?!不想年纪轻轻成“小聋人”,五一假期别再做这些事了→



马什么梅?!不想年纪轻轻成“小聋人”,五一假期别再做这些事了→



  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有这么一段:“大爷,楼上住的是马冬梅吗?”“马冬什么?”“马冬梅!”“马什么梅?”“马冬梅啊!”“哦,什么冬梅?
  虽然当事人是个大爷,但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耳朵也越来越不好了!
  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亿。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掏耳一时爽、耳机不离头、摇滚不死、K歌之王......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河北省胸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建光给您讲讲爱护耳朵该避免哪些坏习惯。
 
1、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下
  近距离、长期、高强度的噪声暴露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习惯高音量佩戴耳机、经常蹦迪、去KTV等都容易损伤听力。我们要记住这条“360原则”: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每次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不超过60分贝。

2、经常性掏耳朵

  不洁的工具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几率,造成耳道壁的损伤,严重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耳聋。一般来说,耵聍(耳屎)大多会随着体位改变和咀嚼自行脱落。
 
3、紧张焦虑,身心疲劳
 
  突发性耳聋患者以25-40岁人群居多,疾病初期一般会出现耳鸣、耳闷涨感等症状,主要和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有关。
 
4、滥用药物

  一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有一定的耳毒性风险。但常见的可能致聋的药物多为神经毒性药物,需要进入中枢神经才会产生耳毒性。
 
5、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坐飞机时,起飞或降落阶段,耳鼓室内外压差值大,长期坐飞机的人容易患有航空性中耳炎,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注意做吞咽动作。
 
6、游泳前后不注意保护耳朵

  游泳池水中有很多细菌,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儿童多发。常见症状是耳朵闷涨、疼痛、听力下降、化脓等。
 
7、擤鼻涕用力过猛

  过于用力擤鼻涕,鼻涕会被压力逆行进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8、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涨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这种中耳炎不会造成流脓,耳痛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总结一下:爱护耳朵,建议这样做!
✔ 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耳塞;
✔ 定期检查听力;
✔ 如被建议,请经常佩戴助听器;
✔ 如有耳部和听力问题,及时就医;
  避免这些坏习惯:
× 把棉签、油、棍子或别针塞进耳朵;
× 在脏水里游泳或洗澡;
× 分享耳机或耳塞;
× 听大声的声音或音乐;
  从现在开始,重视自己的听力问题,不要年纪轻轻就进化成了......

  如您有耳部相关问题,欢迎来到河北省胸科医院门诊3楼耳鼻喉科咨询就诊,科室联系电话:0311-869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