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是全球第三个“世界血栓日”。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其中,脑血栓又是血栓类疾病中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常见病。脑血栓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糖尿病,高血压、风心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多加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患者李某,男,73岁,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某日在家卧床休息时突感头晕,并出现左腿无力、嘴角向右偏等症状。其家属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到院后,立即进行了神经系统查体,并结合脑CT检查,显示并未出现脑出血,考虑为脑血栓。即刻接受溶栓治疗,约40分钟后,他的症状完全缓解。
这是一起典型的脑血栓抢救成功案例,得益于患者家属警惕性高,患者送医及时,从出现症状到接受治疗,仅仅间隔2个小时,而这正处于溶栓的黄金时间内。
脑血栓起病一般较缓慢,且多有早期症状,如头晕、恶心、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失语、短暂性肢体麻木、轻度偏瘫、大小便失禁等。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可能出现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甚至脑疝、死亡。反复脑血栓,或者慢性期患者可以出现痴呆,精神行为异常及步态异常等症状。
神经内科主任张庆强调,发病4.5小时以内,是溶栓的黄金时间,经科学规范治疗,效果好。而过了4.5小时,溶栓难度就会增加。尤其是6个小时以后,往往溶栓效果差,出血风险高,可能出现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抢救大脑,必须争分夺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