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前沿 > 医疗动态 >

如虎添翼,手术机器人助推医院微创外科高质量发展




是“工作汇报”,也是亮眼成绩单
  “右肺下叶手术5例、左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2例、右肺上叶2例、右肺中叶2例,其中肺段切除术5例,食管裂孔疝经腹修补术+胃底折叠术1例,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术1例,胃大弯肿瘤切除术1例,盆腔肿物切除术1例,同期行胆囊切除+肺段切除术1例。”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我院胸外二科(普外科)李明珠团队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进行的手术。


是大胆创新,也是抢占医学发展高地
  时间回溯到2018年,院党委审时度势,根据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是我院医疗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器人的落地使用为医院微创手术创造了新的契机,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宽泛的治疗选择,更为一些疑难病例带来了一线生机。
  我院一直致力于用微创技术造福患者,自1993年引进电视胸腔镜,开启胸部微创手术,到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并在多学科遍地开花,在微创外科领域的不断探索、深入发展,使得外科团队不断取得新突破,外科诊疗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是微创,更是微创中的“战斗机”
  作为微创手术利器,“达芬奇”可谓名不虚传,仅就胸外二科(普外科)的手术案例进行分析,有3例手术为复杂的肺段联合手术或多肺段手术;高达12例手术为肺部肿瘤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小时,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拔管时间平均3.6天,平均引流量729ml,平均住院日7.9天,均明显低于同期、同术者胸腔镜手术。尤其是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术,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操作会使手术更加精准。



 
  为何能在手术中取得如此成效,这与“达芬奇”自身优势密不可分。与传统腔镜手术相比,呈现给术者的是放大15倍的3D高清视野,每个机械臂均具有7个自由活动度,通过手术医师操控可完全重现人手动作,实现了真正的三维景深和高分辨率,增加了手术者对手术的精准把握程度。


 
  同时机器人手术系统还具有消除手颤抖、动作比例设定和动作指标化等功能,完全滤除人手震颤,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操作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操作区的区域图像纤毫毕露,对于术中血管、支气管、淋巴结的显露及保护较传统胸腔镜手术均显出了更高的优越性。
  这仅仅是阶段性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的逐步认可,相信达芬奇机器人将会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大展身手、发挥优势,为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