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党员,不讲条件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简短的话语吹响了新冠疫情救治的冲锋号角。在本该家人团聚的时刻,面对省内局部突发疫情,河北省胸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院党委把阵地建在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应尽之责,以实际行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筑起了一道“红色堡垒”。 重中之重的团队
重症医学科
  进入ICU大厅,会被各种嘈杂的声音充斥听觉:机器运转提示的声音,翻身扣背的声音,穿着防护服走起路来哗哗的声音……
  护士长李莉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们不敢将仪器报警的声音调试的太低,生怕隔着厚重的防护服,不能准确的听取急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的病情救治。
  他们要用眼睛去快速观察心电监测显示的生命体征;呼吸机、ECMO、CRRT的各项参数,各道泵的药物名称及余量,患者的神志判断、皮肤情况、各项评分等等内容,“穿着防护服和护目镜来完成是艰难的,但绝不是产生护理差错的理由”,李莉护士长坚定地说。
  她每天穿梭在病房,跟随国家组专家一起查房,按照患者和医疗需求制定护理措施。每天无数次重复着:“哪位病人发热,体温多少?告知医生了没有?处理了吗?再报一下现在的数值”、“某某昨天24小时俯卧位的时间?什么时间改变体位,我和你们一起翻过来,我看一下皮肤情况尤其是面部,口唇” ……
  在这个新冠肺炎救治重中之重的“尖刀连”里,每一名党员及干部职工都像李莉护士长一样为徘徊在生死边缘患者而不懈努力着。问及他们面对困难,靠什么坚守,他们说“党员,不讲条件”。
鉴别诊断的福尔摩斯放射科   放射科作为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T检查是新冠肺炎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技术人员每天要为大量发热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包括王新举主任和高江峰主任两名党员专家在内的第一梯队肩负着全省及我院专家会诊的重要职责。队长李雯也是一名老党员,带领着医师5名,技师8名,护士2名和1名消杀队员,4小时集结,准时到位,用半幅人马扛起放射科全部工作。
  1月7日晚,第一批患者入院,所有患者必须在到院4小时内完成入院建档、核酸、CT等全部检查,以便专家组最快进行分型救治。1月16日,接专家组指令,当日完成150人次的二次筛查。随后进入第二轮坚守战,0点之前必须完成正常检查的基础上增加的150人。挑战迎面而来,所有人都感到了压力。大家在完成繁重的会诊工作同时,不眠不休地逐个审核检查患者,筛查影像有进展表现的患者,不遗余力、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团队创下单日完成236人次最高记录,3天内完成全部病患的CT检查,顺利完成677人次检查。
  12天的奋战,每一位队员都在拼搏中成长,每个人的青春在岗位上闪光!旗帜无声,却鼓舞磅礴斗志,个人虽小,却凝聚强大能量。在梯队党员们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的感召下,大家纷纷表达出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第一支进驻梯队发热四病区   1月7日中午,医院组建发热四病区梯队,收治第一批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新病区成立临时党支部,耿书军书记作为党支部书记。
  此前,接到清空所有在院患者通知的耿书军书记和王建梅护士长带领大家利用多种办法为患者做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确保所有患者顺利出院。
  1月7日晚6时,首批6名新冠肺炎患者抵达我院,随后市五院患者开始集中转院,短短两个小时就收入了31名住院患者。
  耿书军书记作为总指挥,提出让党员先上,安排两名党员医生和一名有过梯队经验的医生首批进入病房,询问患者病情、安排患者。护理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入院后的护理工作,从对病人的解释宣教到为病人的生活需求,事无巨细。
  一切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患者数量从0到37,团队每一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责任,在患者救治上一丝不苟,在医疗工作上互相帮助,病区各项工作忙而不乱地顺利进行着。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之下,病区患者都得到了系统的诊治,目前科内患者恢复良好,已有多名患者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冲锋在前,发挥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党员,不讲条件。